
你的位置:谁知道赌大小单双的系统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3:55 点击次数:79
“大专变大学,全靠学校在努力!普本变重本,全靠学校在进步!”
谁能想到,曾经风靡网络的梗,如今照进了现实。
就拿上海的同济大学来说,它从2015年《中国内地大学QS排名》的第345位,到今年飙升至第177位,总共上升了168个排名。
这飙升的势头够猛了吧!
但它还不是飙升最厉害的高校,势头最猛的当数天津大学,其排名从2015年的第429位,今年狂飙突进至第257位,上升了172名。
既然有排名飞速飙升的高校,那势必也有不进反退的高校。
就比如南开大学,在这次排名中,从第277位倒退至第355位,掉了78个名次。
有意思的是,排名飞涨的院校,基本上都是理工科高校,而排名滑铁卢的院校,却普遍是文科类高校。
事实上,不论是理工科高校的“崛起”,还是文科高校的“削弱”,早就有迹可循。
去年的4月19日,教育部部署推进了重磅的“101计划”。
其中,分别有80多位顶尖专家和50多位院士,深度参与该计划,涵盖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九个领域。
这也代表,高校的教学内容,从原本的侧重书本理论,转向了更加侧重实践应用。
而今年,全国高校更是新增了专业点共1839个,其中理工科就占据了三分之二。但停招或撤销的3600多个专业点中,文科却“独占鳌头”。
尤其是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(2025年)》里,增列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中的29种新专业,单是理工科就占据了12门。
甚至连教育学学位中,都有一个与“人工智能教育”强相关。
因此,除稳居前排的传统强校外,长期留在《中国内地大学QS排名》前500阵营的高校,都因核心关键的“新工科”,而被迫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位次洗牌。
而天津大学的QS排名能够疯狂飙升,不过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罢了。
只因其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的组长单位,包揽了全部6大国家级示范学院(全国仅3所高校达成此成就),有着绝对优势,能够100%专业上榜软科排名。
换句话来讲,新工科目前正被中国全力押注着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15年至2025年的10年时间里,不少高校在理工科的驱动下,新跻身进入QS“五百强”之中。
这些高校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它们都有着扎实的“工科底蕴”为自身托底。因此,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强力驱动下,成功实现能见度的显著跃升。
另外,理工科高校的强势崛起,还有两个重大趋势。
一个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冒尖。
比如:南方科技大学,被评为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最高的“年轻大学”。
而其背后,离不开强大的引才力度,400万至900万元(含国家配套)的科研经费,可以眼都不眨一下就提供给国内外优才。
于是,就出现了南方科技大学近几年的报录竞争,惨烈到可以用“厮杀”二字形容:
在2021年至2024年4年间,南方科技大学的报录比分别是2.6%、2.43%、2.29%以及2.25%,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,但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却均呈上涨趋势,分别为:4.45万人录取1160人、5.3万人录取1290人、5.8万人录取1330人,约6万人录取1360人。
说它是高考录取中的“黑马之王”都不为过。
而另一个趋势,则是高校的预算经费的上涨,比如:深圳大学,作为“特区力量”的异军突起,以75.07亿元的预算总收入,在《2025年中国地方高校预算经费 Top50》的榜单中位列于榜首。
尤其是用于教育科研方面的14.2亿元支出,投向三大高峰学科(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)的建设就高达55%,就连科研项目也有25%的占比。
简直是“经费随意烧”般的壕出天际。
与这些QS排名狂飙的理工科院校形成鲜明对比的,便是以文理见长的一些传统名校。
比如南开大学,其就在QS洗牌战中节节败退。
不仅被“华东五校”(,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,南京大学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远远甩在身后,甚至还排名倒退,与清华、北大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而其中主要原因,便是其最强势的A类学科,如:经济学、数学、化学、统计学、工商管理等,均属于文理的基础领域。
同时,在当前大热的“理工科”和“医科”上,也缺乏亮眼表现。
于是,QS排名就出现了“工科高校飞跃上升,文科高校节节倒退”的奇特现象。
据百度在2024年发布的高考大数据可知,在热搜top10的专业里,理工科占据了绝大部分,文科上榜的仅有2个。
这也直接导致,考生文理分流的失衡。
就比如去年山东省的“物化”方向的考生,要比2021年足足多出20%。
而今年,随着高考的结束,理工科高校不出意料地成了广大学生家长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只不过,虽说在中国在疯狂加码理工科的情况下,对普通人来说,选择理工科无疑是稳妥的。
但也不能掉以轻心,要懂得因人而异。
毕竟,当年受万人追捧的土木专业也是工科,但在房地产市场巅峰之后,如今,这个专业逐渐成为落寞的“鸡肋”,不少人为之“悔之晚矣”。
甚至不少高校纷纷披上“智能建造”等马甲之后,才能慢慢延续一口气。
当然,大学专业的选择只是开始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想起看过的一句话:“选专业就像挑对象,别人眼里的高富帅或是白富美,未必适合你。”
毕竟,大学专业不止于“热门”,更在于“合身”。
热门专业固然有优势,但最终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。无论选哪个方向,只要努力深耕,相信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参考资料:
1.智谷趋势Trend《太猛了,这些高校疯狂进步,背后是中国全力押注理工科》
2.智谷趋势Trend《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,但普通人要警惕下一个“土木工程”》
3.马江博说趋势《赌国运,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》
作者:陈亚冰
编辑:歌